清晰记得去年正月十五晚上,路过一个小广场,遇见有人在燃放烟花,是的只有一个老者在放烟花。孩提时,每当看见燃放烟花爆竹,甭提多高兴,总是围着转啊转,那时候燃放的人还是挺多的。而当时,竟然没有一个观众,但老者却依然在放烟花,孤独地坚守。当时我有些失落,心想如果他以后不放了,这个地方还能看到烟花吗?
风俗习惯的传承是世代相传的,上一代人怎么做,就会教下一代人怎么做,爷爷传给爸爸,爸爸传给儿子。而商业性的文化,是要带来经济效益才有人肯干,没有人会自掏腰包去表演。
而今日,精神娱乐的多样性,加上社会节奏的加快,到处禁放,许多传统文化被冲淡,被人遗忘在城市的角落,甚至荡然无存。诸如皮影戏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虽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但这些传统古老的技艺,如果找不到人来传承接班;如果相关部门一直打压,也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。安全与效益似乎已成为花炮业中不可兼得的“两难”。随着近年来行业几起安全事故的接连出现,河南、山西等地实行全域禁放,甚至许多传统烟花大省也提出要在数年内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领域。导致现在的年轻人对燃放烟花爆竹的情感越来越淡化。那么传承之路应该怎么走呢?古老的花炮行业难道走到了尽头?